千策良品國際可持續創新大會獲三項大獎,彰顯中國設計實力近日,在國際青年可持續創新大會(InternationalYouthSustainableInnovationConference,IYSIC)頒獎典禮上,北京千策良品工業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策良品”)憑借卓越的設計實力,榮膺至尊設計獎(GrandDesignAward)、TOP50設計獎及卓越設計獎(DesignExcellenceAw
蘇州工業設計:從青苔村到大模型的生態躍遷2025年5月24日,蘇州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當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劉寧啟動全國首個“青苔智能設計垂類集合大模型”時,臺下300多位設計師的平板電腦同步刷新出30套漢服設計方案:飛天色系漸變紋樣、立體裁剪結構圖、面料參數清單一應俱全——從創意輸入到生產就緒,僅耗時47分鐘。01生態筑基:青苔村的生長密碼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的崛起絕非偶然。這座位于相城、姑蘇與高
AI大模型與智能工具:蘇州、重慶雙城驅動下的工業設計革命在2025年5月的中國工業設計版圖上,兩條技術路徑正重塑產業邏輯:蘇州青苔國際設計節上,全國首個“青苔智能設計垂類集合大模型”正式亮相,覆蓋服裝、家電等多領域;幾乎同時,重慶西洽會展示了阿維塔12皇家劇院版車型與珞科達智能雙臂機器人,呈現智能工具對高端制造的深度滲透。這兩座城市的探索,共同指向工業設計領域的技術拐點——AI大模型與智能設計工具
工業設計賦能制造業:湖南的生態構建與創新實踐工業設計作為連接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的橋梁,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在2025年5月,盡管湖南省未發布新的工業設計政策,但其此前通過政策引導、平臺搭建與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的創新生態,已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持續動能。截至2024年,湖南累計培育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5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53家,并依托麓山實驗室等平臺,推動設計與產業融合向縱深發
大模型重構工業設計:上海智慧化的核能與新能源實踐2025年5月,上海工業設計領域迎來里程碑式突破:核能與新能源兩大核心產業通過人工智能與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從傳統設計模式向數據智能驅動的跨越。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以下簡稱“上海核工院”)推出的全球首款核能行業大模型“智匯星”,以及上海電力設計院(以下簡稱“上海院”)基于BIM+AI的智慧新能源設計平臺,不僅大幅提升了設計效率與質量,更驗證了工
2025年5月10日,北京市發布《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標志著中國時尚產業邁入以設計驅動、科技賦能的嶄新階段。這一方案不僅首次提出“工業設計券”和“數字化營銷券”等創新政策工具,更通過系統性的頂層設計,試圖將北京打造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時尚產業高地。一、政策背景與理論框架:設計驅動產業躍遷市場產業作為文化與經濟融合的載體,其發展水平直接反映國家的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
2025年4月的中美關稅戰,有哪些儀器乘了東風?2025年4月,中美關稅站進入第五輪博弈,中國對美醫療設備及高端科學儀器加征34%關稅的政策正式落地。這場被稱作“精密儀器領域的珍珠港事件”的貿易沖突,不僅重塑了全球供應鏈格局,也為部分儀器領域創造了前所謂的發展機遇。在關稅壁壘與技術博弈的雙重壓力下,中國國產儀器企業、部分非美進口設備以及特定細分市場,憑借政策紅利、技術突破與市場重構的“東風”,實現
關稅戰下中美儀器貿易如何發展?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關稅壁壘成為重塑全球產業鏈的關鍵變量。2025年,隨著美國對話加征關稅范圍擴大至半導體、高端儀器等領域(部分稅率高達145%),科學儀器行業首當其沖。然而,這場博弈也加速了美國儀器企業在華的深度本土化進程。本文通過分析鉑金埃爾默、沃特世、安捷倫等代表性企業的戰略調整,結合供應鏈韌性、技術替代等理論框架,探討其如何以本土化對沖關稅風險,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