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更新醫療儀器設備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12-05 15:24
- 訪問量:
1月3日,國新辦舉行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
會上提出了要抓強技能穩就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累計建設公共實訓基地400余個,全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突破200萬人次。支持實施以工代賑項目2700余個,推動地方在重點工程和中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吸納務工就業332萬人次,有效促進了欠發達地區低收入群體就業增收。
抓醫療擴容下沉。為努力實現看大病不出省、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支持高水平醫院布局建設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安排100億元支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更新CT、B超、血液透析等醫療設備,實施病房改造提升行動,改造升級2-3人間病房3萬間。
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需求,加快推動設備全如是服務設施建設,讓更多群眾享受到身邊和“家門口”的優質普惠公共服務。針對最需要照護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力支持養老機構擴大護理型床位供給,全國養老服務床位數預計達847萬張,護理型床位占比預計提高到62%。針對眾多“小家庭”養育負擔問題,完善普惠托育價格形成機制,較大幅度增加普惠托位供給。
今年,將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采取更多惠民生舉措,切實增強人們群眾的獲得感。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更大力度促進就業。實施就業支持計劃,對到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勞動者加大支持力度。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行動,重點提升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職業技能。加大以工代賑在政策實施力度和勞務報酬發放規模。而是更大力度支持公共服務補短板建設。統籌用好政府投資資金,加大社會民生項目支持力度,完善“一老一小”設施布局,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改善高校基本辦學條件,支持兒童福利、殘疾人等社會服務兜底設施建設。三是更大力度推進社會領域改革創新。適應人口變化,優化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完善文旅、加征、戶外運動等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重點推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和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享有同戶籍人口同等權利。